全红婵主场迎战,母亲一句 “还不知道” 藏深意

  • 2025-10-29
  • 1

红土地的期待:18 岁奥运冠军的家乡之战

当大麦网的门票在一分钟内被抢空,二手平台的票价飙至原价十倍,湛江麻章区迈合村的祠堂里早已挂起 “红婵加油” 的横幅 ——11 月初的全运会跳水赛场虽在广州,却早已被湛江人民视作自家主场。18 岁的全红婵将带着五个月伤病恢复期的沉淀,在家乡父老的注视下出战女子单人 10 米台、双人 10 米台与团体三项赛事,而母亲冯玲妹那句 “现在都还不知道” 的观赛回应,恰似一滴水珠折射出亲情与竞技的复杂光芒。

湛江的 “全宝效应” 早已渗透进街巷肌理。在迈合村的特产店里,全红婵的父亲全文茂依旧每天清晨赶往码头挑选最新鲜的对虾,只是如今店里的徐闻菠萝与廉江红橙前,总会围满打听全红婵赛事信息的游客。“婵宝小时候最爱吃奶奶种的百香果,现在她训练忙,我们就把果子晒成干寄给她。” 冯玲妹一边为顾客切果试吃,一边摩挲着手机里女儿的训练照片,屏幕边缘已被磨得发亮。这位 2017 年遭遇车祸后需每日服药的母亲,手指关节还留着早年干农活的薄茧,谈及是否去现场,她眼里闪过一丝犹豫:“怕去了影响她发挥,她从小就懂事,训练时从不愿分心。”

这份克制的母爱贯穿了全红婵的成长轨迹。2014 年,湛江市体校教练陈华明在迈合小学发现这个 “四肢挺直、弹跳力惊人” 的女孩时,冯玲妹正拖着病体在果园劳作。为了不耽误女儿训练,全家约定 “两周通一次电话”,即便全红婵后来成为奥运冠军,父母也从未去过二沙岛训练基地探望。“她第一次拿奥运金牌时,我们在祠堂里看直播,全村人都在喊加油,我爱人偷偷抹眼泪,却不敢给她打电话。” 全文茂的话语里,藏着中国农民父母最朴素的支持。而这次全运会,距离湛江仅两小时车程,这份 “近在咫尺” 的机会,让冯玲妹的犹豫多了层深意 —— 既想见证女儿复出首秀,又怕打破她习惯的平静。

全红婵主场迎战,母亲一句 “还不知道” 藏深意

全红婵的主场之战,早已超越一场赛事的意义。作为湛江 “跳水之乡” 第十位征战全运会的健儿,她的名字与劳丽诗、何冲等前辈紧紧相连。在湛江市体校的阶梯教室里,启蒙教练郭艺正带着师弟师妹们缝制红色加油袖章,墙上的冠军榜从 1980 年代延续至今。“红婵谁也不像,她有自己的独特风格。” 郭艺翻看着全红婵近期的训练视频,画面里的少女正在反复打磨 407C 动作,水花控制依旧精准。五个月前的训练伤病让她错过了多场赛事,但复出后的数据显示,她的翻腾速度与入水稳定性已恢复至巅峰状态,将与陈芋汐上演 “神仙打架” 的名场面。

DB电竞,DB电竞官网,DB电竞平台网站,DB电竞APP,DB真人电竞

家乡的期待早已化作具体的温暖。迈合村的乡亲们自发组建了 “加油团”,计划包乘大巴前往广州观赛,祠堂里的大电视已调试完毕,备好的鞭炮用红布仔细盖着;湛江市体校的孩子们画了百余张加油海报,其中一张画着全红婵站在跳台上,台下的母亲捧着百香果微笑;就连广东跳水运动中心原主任郑观志也特意赶回湛江,这位全红婵的 “祖师爷” 坦言:“湛江的水养育了她,这次该让她听听家乡的欢呼声。”

冯玲妹或许还在斟酌是否赴现场,但她的支持早已融入细节。每天清晨整理店铺时,她都会把女儿的冠军照片擦得一尘不染;晚上收工后,会反复观看全运会赛程表,在 11 月 10 日单人决赛那行做上记号;遇到前来打听的游客,总会笑着说 “她尽力就好”。而在广州的训练馆里,全红婵在接受采访时被问及家乡支持,腼腆一笑:“想快点比完赛,回家吃妈妈做的农家菜。”

这场牵动湛江人心的主场之战,终将在 11 月的赛场上揭开帷幕。无论冯玲妹是否出现在观众席,那份藏在 “还不知道” 里的牵挂,早已与祠堂的横幅、体校的袖章、乡亲的欢呼交织在一起,成为全红婵跃向跳台时最坚实的后盾。正如湛江的海浪从未停歇,这片红土地孕育的体育精神与亲情暖流,也将在 10 米高台的霞光中,绽放出最动人的光彩。